假裝在唐朝丨除了知名的“燒尾宴” 品嘗一下紫色駱駝?
摘要:雖說燒尾宴成了“歷史過往”,,可玄宗朝貴胄飲食可不比燒尾宴差,。畢羅分品級,,有蟹黃畢羅、羊腰子畢羅、豬肝畢羅等等。感慨完唐朝的飲食,,下文《寺廟里面有戲樓 街道上能“飆馬”》將帶著各位感受唐朝運動休閑業(yè)。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很多人都自稱是“吃貨”,,“文”能吃的了西餐廳,“武”能吃的了大排檔,,似乎對美食這份執(zhí)念已經(jīng)融入到日常的生活,。想知道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吃”到底有多講究,從這首詩中就能看出:“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luò)繹送八珍,。”這首暗諷詩《麗人行》出自唐杜甫之手,,拋開諷刺的意味不談,里面所描寫的食物讓我們現(xiàn)代人看來都瞠目結(jié)舌,,紫色駱駝的駝峰,、鮮美的白鱗魚魚片,再配上犀牛角做的筷子……
上文給各位講到了在我大唐謀一份差事需要哪些步驟,,可這烏紗帽又不是美食,。想要吃的有滋味,還的看看唐朝的“菜譜”上都有哪些菜,。
《宴飲圖》,,現(xiàn)藏陜西歷史博物館。圖中描繪當時盛行的游玩享宴之風(fēng),,中間放置各種食物,。圖中有一個小細節(jié)值得關(guān)注,桌子前面擺放了一個湯盆,,這或許可以反映出當時唐人吃飯時候喜歡喝湯,。
堪稱美食界豐碑的燒尾宴究竟多豪華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喜歡聽相聲的曲藝迷們對這段傳統(tǒng)節(jié)目《報菜名》肯定記憶猶新,,《報菜名》朗朗上口,、合轍押韻,據(jù)說報的就是滿漢全席里的菜肴名稱,。根據(jù)一些資料顯示,,滿漢全席一共是108道菜,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幾乎都涵蓋到了這108道菜里。
不過即使?jié)M漢全席再豪華,,也得拜大唐著名的“燒尾宴”為“大哥”,,因為“燒尾宴”為后世的大型皇室貴胄聚餐開創(chuàng)了一個典范。燒尾宴創(chuàng)始人是大唐三朝元老,、四拜宰相的韋巨源,,韋大官人很有意思,別人給皇帝獻珠寶,、獻祥瑞,,他巴結(jié)領(lǐng)導(dǎo)的方式是“攢局”請皇帝中宗李顯吃飯,可這種頂級飯局不好“攢”,,讓皇帝屈尊到大臣家里吃飯,,不想個好由頭,怕是不成,。韋大官人就給飯局取了“燒尾宴”之名,,意為神龍燒尾,扶搖直上青天之意,。中宗一聽,,名氣響亮又文雅,就欣然帶著韋后去赴宴了,,至此“燒尾宴”就成了慶祝升官,、宴請皇帝宴席的代名詞。
根據(jù)韋巨源所撰《食譜》所載,,燒尾宴上的著名菜肴包括:用雞腹中稍微成熟的雞蛋與魚白相拌而烹制的鳳凰胎,、用吳興所產(chǎn)鯉魚發(fā)酵制作的魚鲊、用乳汁釀制的乳酸魚,、蛤蜊羹涼卻后食用的冷蟾兒羹,、用羊鹿舌拌和制成的升平炙,、把生肉先打結(jié)再風(fēng)干而成的同心生結(jié)脯、用雞和鹿肉剁成碎粒,,拌上碎米烹制的小天酥,、煎烤后的光明蝦炙等等。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實物能對燒尾宴進行考證,,但從《食譜》所提供的資料可以看出其炊金饌玉,,世所罕見,也能從側(cè)面反映出當時長安城里有著豐富的食材來源和不少的烹飪大師,。從菜肴的制作到起名,,為了能讓中宗皇帝龍顏大悅,韋大官人著實是下了不少功夫,。寫到這兒不禁說點題外話,,根據(jù)現(xiàn)在一些資料顯示,唐朝貞觀時期規(guī)定一品大員的一年俸祿近一百兩,,其他的各種補助加一起不過近二百兩,,吃這一頓飯估計沒個萬把銀子下不來,看來韋大人還是生財有道,。
到了玄宗朝初期,,可能因為燒尾宴太過于奢華,玄宗就停止了燒尾宴的舉行,,這座美食界的“豐碑”從此就走進了后世的史書中,。
雖說燒尾宴成了“歷史過往”,可玄宗朝貴胄飲食可不比燒尾宴差,。上文提到的杜甫所寫《麗人行》描寫了楊貴妃幾位姐妹虢國夫人,、韓國夫人和秦國夫人奢靡生活,紫色駱駝的駝峰,、鮮美的白鱗魚魚片都提不起食欲,,最后派出來了皇宮里的猴腦,、熊掌,、燕窩等八珍趕緊送來。
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現(xiàn)在西安城里名小吃是什么,?從泡饃到?jīng)銎ぴ俚胶J雞,,每位西安人都能列舉一大串。在盛唐時,,普通老百姓的飲食也是豐富多樣,。春夏交際吃櫻桃的時候,唐朝人不單吃櫻桃,,要把櫻桃蘸著奶酪吃,。夏天炎熱,,唐朝人會將奶酪和米飯攪拌在一起,里面放上冰片做成“冰鎮(zhèn)奶酪米飯”,,有點像冰淇淋,。秋天吃梨的時候唐朝人不吃生梨,要煮著吃,,梨花膏就是一個很著名的飲食,。
現(xiàn)在的大學(xué)習(xí)巷,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唐朝政府在此設(shè)置了培訓(xùn)外國使節(jié)習(xí)用漢儒文化的學(xué)館,。
唐朝老百姓愛吃新奇的東西,海外異域來的奇貨就成了當時非常時髦的食品,,比如說菠菜,,就來自波斯。現(xiàn)在回坊里有大學(xué)習(xí)巷,,是唐朝時異域人士專門過來學(xué)習(xí)唐朝禮儀,、文字、語言時所住的地方,,文化要交流,,飲食是首當其沖的交流工具。這些異域人士帶來一種叫“畢羅”的食品,,簡單來說就是是一種餡餅,,把餡裹在里面然后蒸。最有名的是櫻桃畢羅,,熱騰騰蒸好以后,,櫻桃還很新鮮。畢羅分品級,,有蟹黃畢羅,、羊腰子畢羅、豬肝畢羅等等,。
唐朝還有一種飲食吃法極“怪”,,把烤全羊肚子里面放上一只烤鵝,烤鵝肚子里放上糯米和肉餡,,烤完以后不吃烤全羊,,只吃里面的鵝,把羊扔掉,。唐朝人在吃上是典型的吃貨,,奢侈的吃法、讓人想不到的吃法太多了。
“風(fēng)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李白描寫美酒的詩句不計其數(shù),王維,、高適,、柳宗元等人都寫過不少至今都耳熟能詳?shù)?ldquo;酒”的詩句,可見當時酒文化的盛行,。大唐時候酒分濁酒,、清酒、米酒和葡萄酒,。唐朝普通老百姓喝不起清酒,,因為要經(jīng)過一系列的蒸餾,過程較為繁雜,,價位也高,。據(jù)說在唐朝已經(jīng)有了品牌意識,有兩種清酒較為知名,,一種叫“阿婆清”,,是一個老太太釀的,另一個叫“郎清”,,很可惜制作技藝已經(jīng)失傳,。后來隨著遣唐使的進入,日本,、韓國把清酒制作技藝傳走了,。
唐墓出土的從事生產(chǎn)活動的女俑。分別反映了碾米,、攤餅,、簸糧、舂米等活動,。(從左至右)
唐人馮贄曾在《記事珠》中寫道:“唐世風(fēng)俗,,貴重葫蘆醬、桃花醬,、照水油,。”足見在當時不僅美食豐富,連基本的食用調(diào)味品也應(yīng)有盡有,。小到油鹽醋茶這些生活瑣物大到動輒萬貫的豪門盛宴,,在大唐長安城總有一款對您胃口的菜肴。不過,,在唐朝,貴族階層雖然吃的考究,但是普通的老百姓卻不得不為生計發(fā)愁,,特別是在唐中后期,,“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亦是真實寫照,。感慨完唐朝的飲食,下文《寺廟里面有戲樓 街道上能“飆馬”》將帶著各位感受唐朝運動休閑業(yè),。
責(zé)任編輯:王其其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