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縣醫(yī)療保障局唱響北馬家莊村精準幫扶“三部曲”
摘要:廣泛傳承優(yōu)良傳統(tǒng),開展“道德模范”,、“脫貧之星”,、“好媳婦、好兒女,、好婆婆”等評比活動,,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定期組織貧困戶到周邊產業(yè)發(fā)展好,、脫貧成效明顯的地方去開拓眼界,,看看外面一些成功的典型案例,進一步增強貧困戶學習技能,、掌握技能的主動性,。
陜西網(wǎng)(通訊員田由 謝鋒)脫貧工作工作開展以來,合陽縣醫(yī)療保障局根據(jù)包聯(lián)幫扶村北馬家莊村貧困戶存在思想觀念落后,、精神消極,、自身發(fā)展動力不足等問題,唱響思想先行,、典型引路,、技能鋪路“三部曲”,在全村營造了良好的脫貧攻堅氛圍,,為激發(fā)貧困戶內生動力,,走上脫貧致富之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益,。
加強政策指路,,用好宣傳“法寶”,消除“等靠要”意識,,樹立“窮而有志”觀念,。
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懶,。北馬家莊村兩委干部和駐村工作隊深刻認識到“有志”對貧困戶脫貧的重要性,。為進一步推進脫貧攻堅政策落實,提高貧困戶對政策的知曉率,,村兩委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在不斷實踐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出了每月至少召開一次全體貧困戶大會制度。該會是一個以貧困戶為主角的談心會,,貧困戶在會上可以暢所欲言,,談想法,、謀發(fā)展、話感情,、拉家常,、說意見、提建議,。干部在傾聽談心的基礎上,,可以通過簡短、樸實的語言在大會上向貧困戶傳達政策精神,,解讀最新的惠民扶貧政策,。讓更多的貧困群眾真正了解黨的扶貧政策的宗旨、目的和意義,,讓“渾水摸魚”和“坐吃山空”者無所遁形,,自感慚愧。真正營造“辛勤勞動光榮,,好逸惡勞可恥”的濃厚氛圍,,引導失志貧困戶轉變觀念,,練好“內功”,,丟掉“等、靠,、要”思想,,逐步樹立“主人翁”意識,提高自我發(fā)展能力和自身造血能力,,走上致富之路,。
注重典型引路,打好感情基礎,,消除“以貧為榮”意識,,樹立“窮則思變”觀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貧困戶要轉變,,必須學有樣板。要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活典型”,、“活經驗”形成脫貧示范,引導,、感染,、帶動發(fā)展動力不足的群眾,增強其“窮則思變”的奮斗精神和決心,。北馬家莊村把“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率先脫貧光榮”納入鄉(xiāng)風文化內容。廣泛傳承優(yōu)良傳統(tǒng),,開展“道德模范”,、“脫貧之星”、“好媳婦,、好兒女,、好婆婆”等評比活動,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組建農民文娛宣傳隊,,把農戶從“麻將桌”引向“鄉(xiāng)村舞臺”。利用十一,、春節(jié)等重要節(jié)日舉辦農民文藝聯(lián)歡晚會,,將脫貧攻堅的典型實例搬上舞臺,自編自演脫貧故事,,自娛自樂,,寓教于樂。
增強技能鋪路,,抓好培訓之效,,消除“得過且過”意識,樹立“脫貧光榮”觀念,。
俗話說,,“一技在手,吃穿不愁”,。脫貧致富關鍵在于掌握一技之長,。北馬家莊村在抓好貧困人口技能培訓的同時,善謀善思,,采取多種方式,、多種手段開展技能培訓,貧困戶的生產技能得到了顯著提高,,走出了一條“扶智”的強技增收脫貧之路,。不定期組織邀請種養(yǎng)殖專家深入貧困戶家家戶戶的田間地頭,實地指導種養(yǎng)殖技術,。利用每月一次全村貧困戶大會制度,,邀請本村的種養(yǎng)殖大戶,在大會上傳授種養(yǎng)殖經驗,。定期組織貧困戶到周邊產業(yè)發(fā)展好,、脫貧成效明顯的地方去開拓眼界,看看外面一些成功的典型案例,進一步增強貧困戶學習技能,、掌握技能的主動性,。通過技能的培訓,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讓貧困群體樹立戰(zhàn)勝貧困的信心斗志,,在精神上與貧困絕緣,實現(xiàn)由“我不干”,、“不會富”到“我愿干”,、“我先富”的轉變。
責任編輯:楊春波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