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地名的由來與俗稱
合陽記憶:合陽地名的由來與俗稱2021-08-24 11:45·合陽文化旅游網(wǎng)
這張照片還有人認識嗎,?
一、由來
本縣自然村落中多以姓氏地貌取名,,如:賀,、皇甫莊、楊家莊,、馬家莊,、同家莊、趙莊,、張家莊,、范家洼、王家凸,、潘家山,、王家溝、田家河,、漢村河,、曹家坡、馬家?guī)X,、朱家塬,、白家圪垯、高家圪等,。
其次,,以方位、量詞,、建筑物取名的亦為數(shù)不少,,如:北斗,、乾落,、乾字、南百坂,、北百坂、長市(城)口,、七里,、三池、三合,、七峰,、獨店、大莊頭,、小莊頭,、城后、堡崖,、窯頭,、鄧家寨、橋頭河等,。
還有以動植物命名的,,如:鵝詠、狼洼,、太棗,、榆林、木坪,、麻城,、糜子溝、柳池洼,、南菜園,、北菜園、菜子灣等,。
亦有以色澤為主命名的,,如:黑池、烏池,、白眉,、赤城等。
吉祥物,、溢美詞命名的,,如:福德、如意,、仁義,、太興、紫光,、龍泉、坤龍、東鳳,、雀鳳,、靈泉、靈井,、甘井,、固池、念吉,、同定,、太定、南永寧,、北永寧,、柏瑞凸等。
有些村落名稱涉及歷史事件,、人物與傳說,,如:
南順、北順 原名南坂頭,、北坂頭,,因地處坡頭而得名。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川陜總督年羹堯誤聞合陽民反,,派兵彈壓,枉殺無辜,,致成鹽梟冤案,。為去棄反(坂)意,遂改名南順和北順,。
殿下 相傳五代時期,,柴榮曾屯兵于此,因柴榮被周太祖郭威封為殿下(即太子),,故取名為殿下,。
項村 因附近有漢平皋侯項陀墓而得名。
太樂 宋時因有號稱“太樂神醫(yī)”的郎中駐于此而得名,。
尹莊,、阿場、三汲 相傳,,尹莊為伊尹的故里,;阿場是伊尹打場的地方,因伊尹官號阿衡,,故名阿場,;三汲乃伊尹汲水之地,。
合陽縣城老照片:文廟旁丁字路口通往南街。
候卒 相傳,,漢初韓信以木罌從夏陽渡河討伐魏王豹時,,曾在此等候兵卒。
大伏六,、小伏六,、東蒙、西蒙,、中蒙,、南伏蒙、北伏蒙,、東伏蒙,、西伏蒙 相傳,伏羲氏曾在這一帶演釋六爻八卦,,民感其啟蒙教誨之恩而得名,。
萬年、護難,、鵝毛,、仙宮、休里,、龍亭 取名源于漢武帝出巡的故事,。相傳,萬年為人們祝愿漢武帝長壽萬年之地,;護難,,因漢武帝在此遇難,經(jīng)護駕脫險而得名,;鵝毛,,漢武帝到此,恰逢天降鵝毛大雪,;仙宮,,漢武帝在此地筑有望仙宮;休里,、龍亭均為漢武甯憩息之地,。
井溢 因明嘉靖年間井水忽溢而得名。
路井 原名露井,。相傳,,宋時因井得瑞露而取此名。
知堡 原名織布村,。明初,,此地織布業(yè)盛,,布質(zhì)優(yōu)良,人稱“織布村”,。后雅化為知堡,。
百良、合義 相傳,,燕國賢士左伯桃、羊角哀二人同赴楚求官,,行至今百良,、合義,干糧幾乎用盡,,左伯桃便把自己的干糧并給羊角哀,,讓羊角哀單獨前往,自己藏于空桑之中凍餓身亡,。后羊角哀被楚王封為上大夫,,親臨并糧之處祭奠亡友,慟昏墓前,,夢中得知左伯桃于陰間為荊軻所辱,,苦不堪狀。羊角哀遂自刎,,與左伯桃共斗荊軻于陰間,。當?shù)厝烁卸巳柿x而合葬之,亦取村名為合義,。百良為“并糧”的諧音,,以紀念左伯桃并糧全友之義。
合陽縣城老照片:縣政府,,大家能看出來嗎,,原來縣政府對面的廣場是賣布的市場。
二,、變更
1981年地名普查中對重名,、陳舊及有礙民族團結(jié)的15個村落名稱,更改如下:
城關(guān)鎮(zhèn)的南莊更名為“南莊頭”,。北莊更名為“大莊頭”,。
馬家莊鄉(xiāng)的王家咀更名為“金縈”,。
坊鎮(zhèn)鄉(xiāng)的岳莊更名為“南岳莊”,。王家莊更名為“王家莊子”。
百良鄉(xiāng)的岳莊更名為“北岳莊”,。馬家莊更名為“北馬家莊”,。
防虜寨鄉(xiāng)的防虜寨更名為“方寨”,。背華更名為“背河”。
孟莊鄉(xiāng)的張家莊更名為“太興村”,。
路井鎮(zhèn)的南莊更名為“南莊子”,。
皇甫莊鄉(xiāng)的堯頭更名為“前堯頭”。南洼更名為“南營”,。
楊家莊鄉(xiāng)的回回池更名為“如意南莊”,。兩個楊家河村,分別更名為“上楊家河”,、“下楊家河”,。
獨店鄉(xiāng)的劉家莊更名為“劉家”。
平政鄉(xiāng)的張家更名為“張家城”,。
1989年,,根據(jù)群眾意愿和當?shù)剜l(xiāng)政府申報,經(jīng)縣批準,,將孟莊鄉(xiāng)的赤西莊,、赤南莊、東吳莊,、西吳莊,,分別更名為“西莊”、“赤南”,、“東吳”,、“西吳”;皇甫莊鄉(xiāng)的洞子坡,、下甘河東坡遷建合并后,,命名為“東塬”,;同家莊鄉(xiāng)的成家凸遷建后命名為“新建村”,。(掌上合陽 在這里 知合陽)
合陽縣城老照片:曾經(jīng)的文廟,旁邊的小廣場當初還蓋有房屋,。
三、俗稱
自然村落名稱中,,或因別名,或因古名轉(zhuǎn)音,,或?qū)俸详柗窖远纬伤追Q至今的有39個:
莘里 俗稱“華里村”。
南龍亭 俗稱“南營鐵”,。
中蒙 俗稱“車家村”,。
坤龍 俗稱“窯頭”。
申都 俗稱“申土”,。
彭城 俗稱“白村”,。
北郭 俗稱“布閣”。
福德 俗稱“南村”,。
靈泉 俗稱“靈村”,。
鵝毛 俗稱“磨么村”。
孟家莊 俗稱“寧家莊”,。
東鳳 俗稱“東洼里”,。
興鳳 俗稱“鐵咀埝”。
三合 俗稱“三家村”,。
赤城 俗稱“赤石”,。
上東陽、下東陽 俗稱“棗溝灣”,。
王家溝 俗稱“吳莊溝”,。(掌上合陽 在這里 知合陽)
東明,、西明 俗稱“梁家”或東梁家、西梁家,。
中明 俗稱“劉家”。
高原寨 俗稱“王家圪垯”。
南溝,、北溝 俗稱“溝腦頭”,。
坡趙 俗稱“趙莊”。
南洼 俗稱“烏龍洼”,。
東洼 俗稱“黑馬洼”。
油王 俗稱“油越”,。
團結(jié) 原名“碁南”,,俗稱“碁子”,。
定國 俗稱“地骨”,。
拔丁 俗稱“薄地”,。
北張莊 俗稱“北卓卓”。
城村 俗稱“石村”,。
上富家河 俗稱“上董家河”,。
下富家河 俗稱“下董家河”。
上甘河東坡 俗稱“杏樹壇”,。
皇甫莊 俗稱“合屋卓”,。
上市口 俗稱“長石(城)頭”。
丁家莊 俗稱“低家莊”。
七里 俗稱“七里界頭”。
堡崖 俗稱“堡子崖頭”,。
責任編輯:王清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