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里的非遺——渭北面花
紅磚灶房
青瓷面盆
面團發(fā)酵了
婆翻出老花鏡搟
切 揉搓 捏制
花鳥蟲魚躍然案板
渭北面花作品《牌樓》(本文圖片由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藝術中心提供)
裊裊炊煙里 一鍋花饃熱騰綻放
“吱吱” 一只小花狗把蹄子搭饃籠上
舌頭伸得老長
渭河水源源不斷
任時間靜靜流淌
母親翻新了面花的模樣
五顏六色的龍鳳呈祥
流光溢彩的福壽綿綿
不怒自威的老虎
振翅欲飛的喜鵲
精彩紛呈
作品《山門》
栩栩如生的面花呀
把農(nóng)家的日子變得無比明亮
面花成了渭北人的符號
讓異鄉(xiāng)的游子
看一眼魂牽夢繞
吃一口心回故鄉(xiāng)
作品《獅子》
渭北面花制作技藝介紹:
面花在渭北民間也叫“禮饃”“花花饃”,,相傳是古代金石禮器和圖騰演化的產(chǎn)物,。渭北面花主要分布在陜西省渭南市大荔、合陽,、澄城等縣,。大荔面花素雅大氣,澄城縣以祭祀面花為主,,合陽的面花色彩明艷,,但制作工藝大體相同,包括和面,、發(fā)面,、做主體、捏花,、插花,、蒸制、著色等步驟,。每當民間四時八節(jié),、生婚壽葬,民間農(nóng)婦用白面,,以針線,、梳子、剪刀為工具,,靠巧手揉捏出動植物、人物,、建筑物等造型,,拙樸生動,意態(tài)紛呈,。尤值一提的大荔縣《藥王廟》面花,,是按藥王廟建筑形狀,逐件生捏熟蒸,,后組裝成一體,,包括戲樓、廟門樓、廟門兩側鐵旗桿,、牌樓,、石獅、前后殿,、萬人傘,、兩側龍虎鎮(zhèn)守的藥王洞(寢室)等十余種,面積約2.5平方米,。其中戲樓,、前后殿高約50厘米、寬40厘米,,氣勢宏偉,。特別是廟門、牌樓外飾雕梁畫棟,,古建雄風,,石獅石虎,火眼金睛,,頗具大西北狂風卷沙之勢態(tài),。渭北面花在省、市大賽中多次奪魁,,被稱為“中華一絕”,。渭北面花制作技藝2007年被列入第一批陜西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責任編輯:王清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