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千金塔
合陽千金塔蒼柏為伴,風雨兼程。五千年的文明源流,使這里歷史文化豐富多彩,古風猶存。
合陽千金塔(又名白衣寺塔),建于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屹立于合陽縣縣城東南角天合園廣場內(nèi)。相傳該塔是合陽縣城槐里一位名叫康守己大貴人為補充合陽文脈,捐資千兩銀子建造而成,故名曰“千金塔”。該塔是合陽縣代表性、標志性建筑物之一。
千金塔為疊澀密檐式八角形塔,高約35米,共十三層。第一層向北有券門,檐下有斗拱、額枋及垂花柱;第二層、六層、十層,南、北各有券窗各一;第四層、八層,東、西有券窗各一;北面券門正中上額處有“千金塔”三字。塔身向東北方向傾斜(15度左右),據(jù)專家分析,是黃河河道地層切割和地球自轉(zhuǎn)影響所致,塔頂長一柏樹,高三米有余,根扎磚縫之間,四季常青。
對于千金塔的淵源歷史,在民間流傳著一番奇妙傳說。相傳早年間,合陽是一塊風水寶地,此乃九龍朝鳳,預示著政壇上會出三石六斗菜籽顆那么多的官。后來來了一位心胸狹窄,懂八卦風水的壞心眼縣官,好言哄騙老百姓建塔。選址選于鳳凰翅膀之上,壓制鳳凰不能騰飛,后來合陽就成了一個貧瘠的苦地方了。合陽坊鎮(zhèn)西街有志青年小季子,決意要拉倒此塔,解救萬民于苦海,便去華山拜師學道,可他一人力量著實太微弱了,只把塔拉歪了一些。小季子也因此悲憤過度,一命西去。
2014年6月9日被陜西省人民政府設列為第六批省級重點保護文物。此塔屬風水塔類建筑,是研究關中東部渭北地區(qū)明代塔幢建筑及民間文昌信仰有價值的實物資料。依塔相依是肅穆壯觀烈士陵園,1957年修建,2008年重建并改為天合園。
每每晨曦,一縷清風、一片悠云,一份隨意,盡情感受古塔的風姿綽綽。蕩漾起伏的舞曲伴隨節(jié)奏鮮明的舞步、古塔、陵園、亭閣、樹木、花草交相輝映。陽光真好,盡收眼眸的柔軟,成為一段心香。
黃昏褪盡,街道的霓虹點亮了城市的夜空,閃閃爍爍,如銀河一般延伸街巷深處,透出燈光的那一扇扇窗,讓人感受到祥和、溫馨、安寧。合陽千金塔,是合陽人民心中的燈塔,是這片熱土上萬千兒女牽掛的家。
責任編輯:楊春波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