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新風貌 千年文化一線牽
摘要:7月4日,在合陽縣線腔木偶劇團小劇場內(nèi),十來個年輕人在舞臺上一字排開,一手握住提線板,一手上下翻飛,或提,或撥,或勾,或挑,一個個木偶瞬間仿佛有了生命,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引得臺下觀眾掌聲連連。
藝人在操控提線木偶。
每年劇團都要制作很多偶人。
偶人全身各部位均可活動。
7月4日,在合陽縣線腔木偶劇團小劇場內(nèi),十來個年輕人在舞臺上一字排開,一手握住提線板,一手上下翻飛,或提,或撥,或勾,或挑,一個個木偶瞬間仿佛有了生命,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引得臺下觀眾掌聲連連。
據(jù)合陽縣線腔木偶劇團團長王宏民介紹,合陽提線木偶是最古老的木偶劇種之一,據(jù)傳“始于漢而興于唐,盛于明清”。偶人通過藝人巧妙操控,可以自然地做出卸帽子、脫衣服、搬椅子、掄桿子等復雜動作。2006年,合陽提線木偶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后,這一民間藝術(shù)在不斷創(chuàng)新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甚至走出國門,遠赴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表演,受到廣泛贊譽。
責任編輯:楊春波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