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并茂】合陽線戲
摘要:合陽提線木偶戲是合陽縣獨有的古老的傳統(tǒng)戲劇劇種,民間俗稱"線戲""線猴""線胡"或"小戲",又稱"線腔戲",俗稱"線胡胡戲"。
背景簡要:合陽提線木偶戲是合陽縣獨有的古老的傳統(tǒng)戲劇劇種,民間俗稱"線戲""線猴""線胡"或"小戲",又稱"線腔戲",俗稱"線胡胡戲"。1957年后為了和搬上大舞臺由人扮演的大戲相區(qū)別,一度曾稱為"線腔戲"。合陽線戲,又稱"線腔戲",俗稱"線胡胡戲"。其角色形象酷似唐俑和"來報子",有"郭禿"遺痕,因而它歷史悠久。合陽線戲偶高80至90厘米,初期偶身扁平,無手足,以袖袍代之。提線5至7根(頭3,手2,腰1), 特殊需要加至13根,線長約1米(名為"低線"); 七十年代后舞臺更新,藝人在高空操作,"高線"出現(xiàn)。藝人們經(jīng)過長期實踐,摸索出提、撥、勾、挑、扭、搶、閃、搖八種技法,使偶人幾乎可以做出各種生活與舞蹈動作,神態(tài)逼真。早期舞臺約15尺見方,木柱支撐,布幔相圍,兩側(cè)上下場。六人伴奏,五人操偶,往來逡巡,莫不應節(jié),維妙維肖。
責任編輯:楊春波
網(wǎng)友評論